9月16日,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劃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目前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已經進入了世界第一方陣。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,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愈發充足,讓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。
強國必先強農,農強方能國強。五年來,我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,2024年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了63.2%,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%,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超過了96%。正是這些實打實的科技突破,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穩扎穩打的底氣與源源不斷的動能,也為各領域的創新突破筑牢了基礎。
創新體系效能提升是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。我國已建成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備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,有農業科研院校800多家、科研人員12萬多人。一個完整有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,既能讓研發方向更著力于農業本身的“痛點”“難點”“堵點”,讓科研力量精準對接農業生產的切實需求,也更有利于整合資源,為農業新技術從研發到盡快落地鋪設一條堅實的路基。
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是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農業攻克了一批底盤技術,育成了一批生產急需的重大品種,研制出一批先進適用農機。從“依靠國外”,到“自主研發”,再到“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”,這種轉變不僅意味著農業科技與新質生產力的有效銜接,更是擺脫了對外部的依賴,真正有條件根據我國的不同地域、不同產業做到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。
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紐帶。目前在研的國家農業科技項目中,參與企業超過了1000家,占參與單位總數的51%,超過一半。這樣的數據意味著,企業已經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,作為“傳送帶”串聯起科研院所和田間地頭??蒲袌F隊在企業的幫助下不僅能快速了解實際問題,更能及時進行優化和定向攻關;企業也能依托于科研團隊的知識儲備和科研優勢,突破自身瓶頸,為農民和科研團隊提供技術落地和應用轉化的關鍵支撐??蒲谐晒⑵髽I轉化、產業需求,三方聯動互補,讓農業科技創新“紐帶閉環”,為成果落地提供了更高效的保障。
未來,農業科技既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,也面臨著新一輪升級與變革的諸多挑戰。從實驗室到農田,從播種到收獲,農業科技創新與實踐的腳步從未停歇。唯有不斷提高協同創新效率、持續優化農業生產條件、健全配套改革保障制度,才能在新一輪全球農業科技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,引領我國農業從“增產”邁向“提質”和“轉型”的更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