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由磨礪而出彩,人生因奮斗而升華。2025年“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”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江蘇,從常泰長江大橋的巍峨跨越,到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的產業集聚,再到九龍河畔的生態蝶變,水中映照的是江蘇與水共生的千年故事,更涌動著青年與時代同行的澎湃力量。
以實干為筆,書寫新時代火熱的青春篇章。常泰長江大橋的建設者歷時五年半,以匠心筑就世界級公鐵兩用雙層橋梁,將天塹變為通途;作為全國首個跨江聯動開發的園區,江陰—靖江工業園區從2003年啟動至今,二十二載耕耘,從一片灘涂發展為開票銷售額超800億元的先進制造基地,形成“5+1”主導產業集群。這些重大工程和區域發展的背后,是無數建設者特別是青年一代不畏艱難、勇挑重擔的奮斗縮影。他們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實干精神,在攻堅克難中實現個人價值。
青年是未來的“弄潮兒”,懷揣熾熱夢想,迎立時代潮頭。南京紫金山實驗室里,青年科研人員匯聚全球智慧,為網絡安全筑起“中國屏障”;鹽城黃海之濱,青年漁民放下漁網拿起監測儀,從“靠海吃海”到“護海養?!?,用行動詮釋著對這片藍色家園的熱愛……奮斗不僅是意志的磨礪,更伴隨能力的升華。中國青年面對困難挫折撐得住、關鍵時刻頂得住、風險挑戰扛得住。
奮斗的形態豐富多元,既見于國之重器,也融于市井煙火、民生小事。泰州九龍河通過生態護砌、龍鱗壩等微更新設計,讓曾經的生態治理痛點變為市民親水樂水的生態廊道;在教育科研領域,河海大學同樣以奮斗詮釋擔當,自創建伊始,就擔負起“治水興邦”的崇高使命,將自身發展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洪流。這些身邊的故事說明,奮斗不分大小,關鍵在于堅守。無論是工程建設、科技攻關,還是社區服務、環境整治,我們只要保持“生命不息、奮斗不止”的韌勁,就能在平凡中創造不凡。
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,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。在平凡崗位奮斗奉獻,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,在急難險重中沖鋒在前,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,在社會文明建設中率先垂范……新時代中國青年總能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來、頂得上去,書寫出更加璀璨的華章。